技术应用
润滑油内固化粒子节点受力性解离办法的研讨
2012-03-29 16:30  点击:213

  润滑油介电动力学精分离的研究检测标准和方法本研究采用ISO-DIS4406标准来评定润滑油中固体微粒的质量,即显微镜分析法,每100mL润滑油中所含的粒径为5m<<15m和>15m固体微粒个数。

  实验研究用润滑油的种类选取了6种国内外常用的润滑油作为精制实验研究油样,它们的有关分析数据,如示。航空液压油是飞机专用液压油,实验所用已污染的液压油中固体微粒的数量很大,这是由于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带入的固体杂质。

  介电动力学精制主要工艺参数的研究本文主要对介电精制方法中*重要的两个参数:电场强度E和流速V,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这些参数,研究它们对固体微粒分离效果的影响,初步确定介电动力学精分离*优的临界电场强度E临和流速V临。工艺参数的研究主要采用润滑油样进行。

  电场强度对介电动力学精制效果的影响电场强度E是这项技术的关键点,它直接关系到介电动力学精分离技术是否可行和固体微粒脱除率的高低。润滑油以空速V=22.3mm/min注入介电精制器中,加上不同的电场强度E对润滑油进行精制,然后对精制后的润滑油进行ISO标准方法检测、评级。每个电场强度下平行取样两次,保证结果的重复性。电场强度E对介电法分离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流速v对介电力学精制效果的影响实验将5油样以不同的流速注入介电分离器中,在电场强度555V/mm下进行固体微粒精分离,研究不同流速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每个流速下平行取样两次,保证结果的重复性。研究结果如所示。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流速的减小,润滑油介电动力学精制的效果也变好,固体微粒的脱除率变高。这是因为流速的减小,润滑油中固体微粒受介电力的时间增长,被捕获的几率也就更大了。当v<34.4mm/min时,粒径在5<<15m之间固体微粒的>95%,而当v=26.3mm/min时=98.2%.因此,考虑到处理量,v临=26.334.4mm/min是较为理想的流速范围。

  航空液压油,分别以28.3mm/min的速度注入介电分离工艺装置中,加上555V/mm的电场强度,在介电分离器中进行精制,研究结果如所示。6种润滑油介电精制后的5<<15m固体颗粒含量为540个/mL,脱除率:=90%98%,*好达到ISO标准9级,*差为12级,这样的洁净度远超过了ISO标准中要求的14级。由于润滑油中固体微粒的分离机理只与介电常数有关,不添加化学试剂,也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润滑油介电动力学精制技术分离固体微粒方法,不仅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还是一个清洁分离精制方法。

  结论本研究针对几种常用的发动机润滑油中的固体微粒,建立了一套新的油品介电动力学分离精制工艺实验装置系统,通过大量的精制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分离效果,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建立的润滑油介电动力学分离精制方法,具有很好的油品分离固体微粒的精制效果,并且工艺操作稳定,设备运行可靠,是一种不加化学物质的清洁工艺。

  (2)运用介电动力学分离方法,对5种国内外常用的发动机润滑油和10航空液压油进行精制,使固体颗粒含量从150800个/mL下降到540个/mL,脱除率达95%98%,国产润滑油从ISO-DIS4406标准的1417级提高到912级,油品外观清澈透明,获得很好的精制效果。

  (3)润滑油介电精制*佳工艺参数:临界电场强度=555V/mm;临界流速=26.334.4mm/min.随着我国航空、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优质发动机润滑油的需求量将达到153万t,SE级以上的高档汽油机油和CD级以上的高档柴油机油的需求比例将迅速增长。油品介电动力学精制方法由于采用物理方法进行精制,不带入其他的化学物质,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为提高润滑油的洁净度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精制方法,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发表评论
0评